從宏觀來看,國產工業機器人與發達國際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但差距將逐漸縮小。部分國產機器人隨著品質技術的深入鉆研提升,也開始走出*,跨入國際市場。相比進口品牌,低價格的國產工業機器人,能以更優的技術及可靠性的服務國外內制造企業,即是占據了更高的性價比優勢,所以國產機器人的機會與空間依然很大。
進口還是國產,關鍵在于解決什么樣的問題
在全球智能制造轉型的大趨勢下,工業機器人必將成為不可獲缺的關鍵角色,而工廠里進行大規模機器換人的*終目標是為了降低用工成本,同時能夠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利用大數據分析、預測性維護等方式將工廠整體生產效益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目前工業機器人在產線上主要接替簡單的重復性勞動,太昂貴的機器人會失去代替的意義。低成本的工業機器人更有利于推動工業4.0和智能制造方案的落地,而智能制造模式對柔性化、數字化、智能化提出了新的需求,工業機器人還要有好的品質和先進的功能。所以,一些本土的優質機器人產品具有很大的優勢。
還有,中國擁有龐大的產業集群,各個行業的生產藝不同,而工廠企業對機器人的要求也不相同。在一些新的領域里,國產和進口機器人處于同一起跑線,如何選擇工業機器人要看用戶想解決怎樣的問題,是否符合預期的投資回報。因此,不管是進口還是國產品牌,還要看是否能提供適用于細分行業的高效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