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由于勞動力成本上升,生產效率、質量提升等多方面因素,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井噴式爆發,已經連續4年高速增長,這么高的增速是否能持續?同時,嚴重依賴進口的核心零部件也制約了國產機器人制造企業的成長,國產企業能否在機器人換人大浪潮中順勢崛起?這是當前困擾投資者的兩個問題。
相關人士試圖從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國內外差距、市場格局、行業空間等角度,來梳理國產工業機器人崛起的可能性以及零部件供應商的前景。
據了解,雖然國產機器人公司PE估值普遍較高,但自動化進程帶來的巨大需求是顯而易見的,機器人行業將在5年內持續高速增長,收入、利潤均將實現突破,逐步向“四大”等國際巨頭看齊,高估值也將被快速消化。
核心零部件是工業機器人的“關節”、“動力源”,減速器、伺服系統2018~2020年合計空間超300億。減速器、伺服系統等核心零部件不僅影響著工業機器人的精度和穩定性,還在制造成本中占約65%的份額。國內外成本差距明顯,嚴重影響了國產工業機器人的競爭力。目前,核心零部件是制約國內本體制造廠商成長的主要因素。根據測算,機器人專用減速器、伺服系統2018~2020年合計行業空間超300億元。
相關人士認為,核心零部件是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中盈利能力*強的一環,由于國外零部件供應商的價格歧視等因素,嚴重拉高國產機器人成本。這一行業痛點,也為國產核心零部件的崛起和進口替代創造了動力和空間,本體企業通過零部件進口替代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的意愿非常強。對于自主可控的重視,也讓零部件的發展有著堅實的政策扶持后盾。
通過對比國內外產品性能、參數指標,記者發現國產核心零部件在許多性能指標上已經接近甚至超越國際先進水平,但在*核心的產品穩定性、一致性上還有待進步。差距*大的減速器逐漸迎來信任破冰,雙環動力、中大力德、南通振康等企業都相繼簽署大額框架。